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

耳垢和耳朵痛

耳垢和耳朵痛 Earwax and Ear Pain


【資料來源】衛生署健康達人125
醫生,我有問題:耳垢是耳朵的大便,它怎麼保護我啊?
會有那些狀況?
耳朵的構造,分為外耳、中耳和內耳。外耳主要是耳殼(負責收集音波)、耳道,中耳外側是骨膜,中耳腔內有三個小聽骨(錘骨、砧骨、鐙骨)連接至內耳岬部上的卵圓窗、圓窗,負責聲音的傳遞,而耳咽管則是連接中耳和鼻咽腔的通道。內耳包括前庭和半規管,主要負責聽覺和平衡感。只要上述結構受到刺激或發炎,就有可能會有耳朵痛的症狀。
外耳道的耳垢是耳部皮脂腺所分泌,呈酸性,具有抗菌能力,分泌量和個別體質有關,孩童通常耳垢較多;其中的油脂成分可保持外耳道的適當溼度,所以耳垢是預防外耳道皮膚感染的天然屏障。
喜歡挖耳朵的人,常常使用棉花棒 、 原子筆 、 火柴棒等小東西過度清除耳垢,這個動作除了會破壞既有的防護功能,更因長期反覆刺激外耳道而使外耳道產生皮膚肥厚、紅腫、潮濕等發炎現象,伴隨而來則是耳朵搔癢或是疼痛。耳朵不適則會使人更想挖耳朵,造成惡性循環。
長期掏耳朵會造成耳道慢性溼疹或黴菌、細菌感染、毛囊發炎,甚至有耳膜破裂的危險性。尤其使用手邊可得的東西來挖耳朵,不但沒有消毒、容易傳染病菌,不當使用更會造成皮膚及耳朵的傷害。
耳垢過多則有可能阻塞外耳道而使聽力受損 , 耳朵脹脹的 , 有被塞住的感覺。
中耳炎、外耳炎、大氣壓力變化造成耳咽管不適、外傷都會使耳朵痛,其他如顳顎關節炎、鼻竇炎、牙齒疾患、三叉神經痛、頭頸部腫瘤也可能引發耳朵痛。
要怎麼預防才好?
1.洗澡或洗頭時,盡量避免讓水流進耳道。如果有水流入耳道,就擦乾或吹
乾。
2.一般狀況下,不需用棉花棒定期清理,除非是體質易生耳垢的人或者只掏
表淺部。若有需要,可以請耳鼻喉科醫師每年定期作1至2次的耳垢清除。
3.不要過度挖耳道或清除耳垢。
4.若是本身有脂漏性皮膚炎或內分泌疾病等全身性疾病者,必須治療本身疾
病才不會常常發生外耳炎。
我該怎樣照護自己?
1.如果耳垢較多時,可以用消毒過的棉花棒適度清除。
2.清除比較頑強的耳垢,也可以先用軟化耳垢的外耳滴劑嘗試去除,若是仍
有耳部不適狀況則建議就醫。
3.不要隨意使用藥物,因為其中可能含有抗生素或類固醇的成分。
什麼時候需要找醫師?
1.有耳鳴、聽力減退時。
2.耳朵痛或有分泌物時。
3.有眩暈、嘔吐等伴隨症狀時。
4.發燒疑有中耳炎、外耳炎或是蜂窩性組織炎的時候。
5.懷疑鼓膜破裂。
Ms.葉有話要說
耳垢具有抗菌能力喔,所以是預防外耳道皮膚感染的天然屏障。不要動不動就拿棉花棒或原子筆掏耳朵盧既不衛生又危險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